对于一个品牌而言,要与消费者建立关系最简单的方法在于被记住。在消费者的注意力被其他东西吸引之前,一件产品只会被关注两至三秒的时间。
在这几秒内发生的事至关重要。
一个特别又富有意义的品牌名称能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品牌命名为品牌的本土化指引了道路,由此我们也见证了很多公司因成功地向目标受众传播品牌而获得实际的价值。
电影命名是一种逻辑衍生。通常而言,品牌命名的测试和调试阶段有严格的规则,用以协调短期的效果和长期品牌价值(忠实度)。然而,电影命名则有一套相对不同的规则——例如,更偏向获得短期内的轰动效果。
电影命名对于Labbrand 朗标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它的独特性十分重要。虽然命名步骤基本类似,但每一步中所存在的限制、机遇和目标都不尽相同。
命名过程由“创意简报”(Creative Brief)开始——对于常规的命名项目,品牌属性及定位必须明确定义,用以引导整个创作过程。而电影命名则大多是基于电影剧本、故事情节以及受众的。由于每年能被中国引进的外国电影并不多,这些电影讲述的故事往往又非常戏剧性,使得命名的过程变得奇特而吸引人。
随后进入命名创作。这一步几乎不受任何限制 – 只要独树一帜,电影名称可以天马行空,拥有无尽的可能。因此,电影的中文名称可以与原有的英文名称毫无关联,也没有长度的限制。然而,在语词识别上仍应存在一定的品牌考量。一部具有艺术气息的获奖电影可以有一个很诗意的名字,而一部轻松的夏日喜剧则可以引用流行文化进行命名。关键在于能够吸引更多的潜在观众。
电影命名在知识产权方面所受到的限制相对宽松。对于常规的品牌命名项目来说,知识产权可能是对于创作极大的局限,因为相关范围内往往已经聚集了大量的产品和品牌。然而大多数电影来说是短期的,制作方因而不需要投入精力进行商标保护,这使这一类别保有更多的可能性。
系列电影则是例外。就拿《星球大战》来说,最初《星球大战》只是一部电影,而现在却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受关注的品牌之一。而迪士尼也计划拍摄更多的《星球大战》电影,开设主题公园并发布周边商品。如此宝贵的品牌资产必须受到必要的商标保护,这反过来也限制了未来系列电影的命名。
接下来是测试阶段。在甄选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测试。所有的数据都会在报告阶段进行整合并分析,随后给出推荐的名称。
中文的强描述性在电影命名中显得尤为突出。正如为品牌进行中文命名一样,一个简短的中文电影名称可能比英文原名蕴含更多的意义。
电影或文学作品的英语名称由于受到长度的限制,往往显得较为抽象,描述性较弱。例如,广受好评的迪士尼皮克斯动画电影《Up》在中国取名为《飞屋环游记》。虽然这个名字不尽完美,因为它使英文原名的神秘感荡然无存,几乎泄露了整部电影的剧情,但是,直接把英文名字翻译成 “上”也是行不通的。
这个例子点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在为电影命名时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是直接翻译,还是采用华丽的辞藻?应该使用抽象的还是描述性的语言?有趣的是,这一点在同一部电影不同版本的译名(大陆、香港、台湾)中往往可以得以体现。
为电影命名就像烟火。主要目标在于受到短期的认可:在市场中制造轰动,容易记忆,声名远扬,尽可能地吸引眼球。通过利用当下的流行文化可以帮助电影取得关注,并使观众期待下一部电影的到来。
我们很高兴看到国际电影公司渐渐开始向品牌咨询机构寻求帮助,来为电影创作本土化的名称。这意味着他们越来越重视潜在的文化影响,以及如何才能战略性地迎合不同语言背景的观众。当电影公司为了提高在中国市场的知名度而权衡这些因素时,朗标会继续帮助国际企业本土化品牌名称,并通过文化洞察帮助其与中国消费者建立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