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美国已经成为中国学生出国求学的主要目的地——许多学生直接进修大学学业,还有一些甚至在更年轻的高中时代就赴美求学了。在美国驻华大使馆发布的2010年《门户开放报告》中指出,当年在美国学院和学校的中国学生约占国际学生总数中18%。中国已然超过印度,成为美国国际学生的“主要来源”。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是,伴随着赴美留学越来越受欢迎,学生和家长对于文理学院(LAC)的认识也逐渐加深。文理学院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重点培养全面的人格及求知的心态。对于这些教育机构,它们的中文名字对于其声誉的增长有着潜在的助力。中文名称为搜寻大学的家长和学生留下了第一印象。为了比较文理学院中文命名中的不同之处,我们选择了至今仍然只接受女学生的著名的“七姊妹”院校来阐述他们的策略。
命名分析
Mount Holyoke College (曼荷莲学院/霍山学院) & Bryn Mawr College (博懋学院/布林茅尔学院)
Mount Holyoke College成立于1837年,是七姊妹院校中最古老的一所。英语名字起源于附近南哈德利地区的Mount Holyoke山。而成立于1885年的Bryn Mawr College,则是以他所在的城镇名而命名的。事实上,“Bryn Mawr”这一名称来源于威尔士语,它的意思是“高山”。许多美国大学在取名字时都会与地理位置联系起来。然而,地名对大部分国际受众来说除了洋气的读音,意义甚微。这两所学院的两个常用中文名之一,或多或少都是对于地名的直接翻译。对中国人来说,“霍山”和“布林茅尔”与学术机构之间联系极小。而“曼荷莲”和“博懋”却表现出了更为睿智的命名策略。它们既与英语原名保留了发音相似性,又增加了符号学的意义。
“曼荷莲”与其英文名字都是三个音节。其中,“曼”常被用于词语“曼妙”中,意为优雅、柔软或纤长,常用于描述女性的优雅。“荷”与“莲”都是莲花的意思,代表纯洁与高贵。把这些词放在一起,人们很容易就能联想到一所成功的女校。事实上,“曼荷莲”也蕴含些许佛教色彩。在梵文中,“曼”是一个人的灵魂和精神,代表了一个人的心境。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是佛陀的坐床,因此它在很多亚洲国家是佛教的象征。这三个字合在一起,就仿佛莲花盛开的心理状态。事实上,这层蕴含的佛教意义不知是否是有意设计的。然而,这个意义上与众不同的名字成功地传达了曼荷莲学院作为一所领先女子学院的特征。
对于Bryn Mawr College来说,故事就更复杂一点儿了。由于它的威尔士起源,挑选一个合适的中文名称并不容易。“博懋”是学校股东经过了几轮的头脑风暴和讨论后得出的。“博”代表博识、深刻,或充裕。“懋”并不是中文里常见的一个汉字,人们很少将其用于日常对话和书写中。“懋”具有多重含义,如伟大、刻苦或激励等等。两个字结合在一起,这一中文名展现了Bryn Mawr College的教育理念和学生的性格。尽管,“懋”这个字的选择仍然存有争议,但Bryn Mawr College仍然凭借这个听上去不怎么女性化的中文名字,使自己在众多文理学院中脱颖而出。
Wellesley College (威尔斯利学院), Smith College (史密斯学院) and Barnard College (芭娜德学院)
余下的Wellesley College、Smith College以及Barnard College均通过音译来进行中文命名。威尔斯利(Wellesley)源于一个城镇的名字;史密斯(Smith)是一个常见的美国姓氏;芭娜德(Barnard)则是当时哥伦比亚学院(现在的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的姓氏。这些学院有着与英语名称发音极为相似的中文名字。它们毫无改变的原因,可以部分归因于将西方姓氏翻译成中文的微妙性,另外,人们也不愿意改变固有的地方译名。总的来说,仅仅依赖于音译能够有效地使人将其作为西方学术机构而知晓。
结论
“七姊妹”院校只是众多积极吸纳中国学生的美国教育机构中的冰山一角。不管用了什么样的命名策略,文理学院越来越为中国学生和家长所知。有趣的是,这些名字并不一定是这些学校自己所取的。大多数时候,他们甚至不知道谁帮他们选择了这些字。归根结底,虽然美国的学院和大学也能被视为外国品牌,但是他们并不总是有特权来决定自己在其他国家是怎样被称呼的。